未收录于ICHQ3D附录的元素杂质PDE评估策略技术分享(下)
上文我们提及部分锌(Zn)、铝(Al)、硅(Si)、等未收录于ICH Q3D附录的元素(未收录于ICHQ3D附录的元素杂质PDE评估策略技术分享(上)),如何科学建立PDE并制定控制策略,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难点。本期文章微源检测实验室将继续完善归纳总结。
上文我们提及部分锌(Zn)、铝(Al)、硅(Si)、等未收录于ICH Q3D附录的元素(未收录于ICHQ3D附录的元素杂质PDE评估策略技术分享(上)),如何科学建立PDE并制定控制策略,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难点。本期文章微源检测实验室将继续完善归纳总结。
ICH Q3D(R2)是元素杂质风险评估的基石。该指南明确了24种元素的每日允许暴露量(PDE),为镉(Cd)、铅(Pb)、砷(As)等高风险元素提供了明确的控制阈值。
在实际生产中,若多个药品在共用生产设备上生产,即使经过了设备清洁并符合清洁要求,上一药品仍有可能残留在共用设备中(主要残留于管道内壁及设备内表面),从而导致该药品混入后续药品中,进而可能对后续药品的目标患者发生非预期的暴露。
作为国内首个PDE评估技术标准,《药品每日允许暴露量评估方法》团体标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,为制药企业清洁验证、残留限度制定及质量风险管理提供权威技术支撑。